奔驰在固态电池赛道的“抢跑”已显现实质性进展。日前楠希配资,其搭载固态电池的EQS测试车完成长距离实测,从德国斯图加特到瑞典马尔默的行程中,实现1205公里满电续航,抵达后剩余电量仍可支撑约137公里行驶,这一成绩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向量产落地迈出关键一步。
此次测试的核心突破源于技术协同。奔驰与美国Factorial Energy合作,采用其专属FEST®固态平台锂金属电芯,电池组则联合英国F1技术中心研发,通过浮动电芯外壳设计调节电芯胀缩,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,将能量密度提升至450Wh/kg,较传统锂电池高出25%。更关键的是,该电池组体积与重量和现有EQS液态电池组相当,解决了高能量密度与车身适配性的矛盾。
反观国内,固态电池仍停留在“量产规划”阶段。尽管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企业动作频频——比亚迪60Ah全固态电池已完成中试下线,能量密度达400Wh/kg;宁德时代硫化物路线进入技术定型阶段,且多家厂商宣布2026年量产目标,但均未公开类似奔驰的实车长距离路测数据。此前国内落地的半固态电池车型,如岚图追光、蔚来ET5T等,2024年销量低迷,反映出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仍需突破。
对中国而言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国内企业需加速技术转化与实车验证,才能在这场决定未来电动车格局的竞赛中占据主动。
宇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